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在这个元宵节的夜晚,平潭的海坛东路如同一条光彩夺目的长龙,吸引了无数市民和游客前来观看。这场名为“灯牌蛇”的活动,涵盖了数百条板凳和绚丽的灯笼,展现了富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个细节都充满了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的根脉。
活动于13日拉开了帷幕,现场人山人海,锣鼓声声不断,热情的民间艺术表演随处可见。街道两旁装饰着多条璀璨的灯牌蛇,它们仿佛在夜空中翩翩起舞,龙头高昂,龙尾活灵活现,真正堪称视觉盛宴。此次活动吸引了超过1700名参与者,表演队伍包括乐队、舞龙队、十番锣鼓队等多个方阵,汇成了一场视听盛典。
随着平潭社区的文艺表演愈演愈烈,活动的组织者陈志文表示:“今年的活动规模前所未有,灯牌蛇的总长度由去年的100余米增加至200米,板凳节数从51节增加至117节。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将传统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
平潭的灯牌蛇起源于400多年前,民众通常会在元宵节前后举行这样的巡游活动,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在这项活动中,平潭右营社区一直是制作与巡游的核心区域,它的制作工艺于2021年入选平潭综合实验区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活动中,传承人林亮显得十分欣慰,看到这么多人参与活动,他表示:“我们计划将灯牌蛇文化节打造成平潭的文化名片,吸引更多的游客共同来体验这个独特的文化活动。”
而在另一边的民主村,另一项名为“玉屿缒灯”的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村民们在田野上用力拉扯着巨型风筝,尼龙绳连接着五光十色的橄榄灯,在夕阳的映衬下,灯光愈加璀璨。民主村拥有300多年的放灯笼风筝传统,这项活动成为了村庄在元宵节的固定节目,吸引了周边村民的围观与参与。村民吴发说:“今天的风筝放飞得特别成功,真是太棒了!”
相较于过去的传统活动,民主村的玉屿缒灯不仅是一次技术活,也是村民们团结合作的体现。每年元宵节前,村民们就开始制作橄榄灯,今年他们进行了新的设计,灯笼里放置了节能灯,延续了灯光的辉煌。
夜幕降临,随着锣鼓声的响起、烟花的绽放,围观者们在灯光下逐一祝福与交谈,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相较于往年,今年的元宵节活动显得格外热闹,平潭的传统文化在这一夜焕发出新的光彩。
通过这样的文化活动,可以感受到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非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未来发展的动力所在。平潭的灯牌蛇与玉屿缒灯,正在以独特的方式将这份文化传递下去。对于市民也好,游客也罢,参与其中都不仅仅是观看一场表演,更是一种对地方文化的认同与归属。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悠久地持续下去,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文化品牌,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平潭的年味与热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