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景泰蓝,学名“铜胎掐丝珐琅”,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逐渐成熟,又因使用的珐琅釉颜色多以孔雀蓝和宝石蓝为主,便有了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
现在比较公认的是景泰蓝是在元朝从西域等地传入中国的并迅速和国内传统文化融合发展,从而形成了一种与刚传入时完全不一样的新型工艺品,这就是二次创作。在明朝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并且被当时的皇帝规定只有皇家才可以制作和使用,这就是宫廷独享。景泰蓝就这样开始了它注定不平凡的皇家御用的身份。
在历经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变革中,勤劳智慧的工匠手艺人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景泰蓝文化,并以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深刻的民族内涵闻名中外,使其升华。
掐丝珐琅本身是一个外来文化,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在“大食窑”条目下记载:“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者,与佛郎嵌相似……。”掐丝珐琅技术进入中国后,由于国人喜欢,开始自己学习制作并发扬光大。
工匠艺人用简单的工具锤击紫铜板制成胎型,手工掰丝掐成花卉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图案,用小铲填充各种彩色釉料,用炉火将釉料烧结在掐好丝的铜胎上,用脚踏带动轮轴转动并手持沙石木炭磨光。在京都和郊外的众多工艺作坊里制胎、掐丝、点蓝、磨光,匠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景泰蓝的灿烂历史文化。
清代的景泰蓝工艺比明代有提高,胎薄,掐丝细,彩釉也比明代要鲜艳,并且无砂眼,花纹图案繁复多样,但不及明代的文饰生动。清代景泰蓝的巅峰就在康雍乾三朝,乾隆时期是景泰蓝的又一个高峰,现今流传下来的景泰蓝也绝大部分都是这三朝的。
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亲政六十载,于当年正月初一日,在乾清宫设御宴待天下耆老,并作这首《千叟宴诗》记载盛事。千叟宴因此得名。清康乾盛世一百三十余年,千叟宴开筵四次,康熙两次,乾隆两次。公元1795年,大清乾隆六十年,时年八十五岁的乾隆皇帝于圆明园勤政殿宣示立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为太子,以明年为嗣皇帝嘉庆元年,届期归政。公元1796年,时逢丙辰,正月初一日,乾隆皇帝御太和殿,举行内禅大礼,授玺,嘉庆皇帝登基。正月初四日,成为太上皇的“十全老人”乾隆在紫禁城宁寿宫皇极殿举办了隆而重之的千叟宴,鲐寿盈阶,盛况空前。在这次千叟宴中,与宴长者每人按年龄不同发放饰以如意云头的养老银牌一枚,以嘉赏其一生成就。银牌分量不等,以十两为多。此类银牌当年抵真金白银使用,经风历雨之后,大多被熔炼,故存世稀罕,文物价值不言而喻。
观复博物馆有幸珍藏【太上皇帝御赐养老银牌】一枚,背刻“丙辰年,皇极殿千叟宴,重十两”,是乾隆皇帝当年提倡养老美德的证物。文物无言,历史渐远,只有文化生生不息,世代续延。
观复景泰蓝一生如意十二生肖牌,以景泰蓝为制作工艺,铜地押丝,点蓝成翠,裹以金身。以清乾隆【太上皇帝御赐养老银牌】为造型,牌身椭圆,饰以如意云头。
以形象源自馆藏文物的十二生肖为主题图案,以生肖相应地支篆书及十二月令花相称。
正面如意云头内饰万字飘带。牌身内外分廓,外圈图案为五只锦色蝙蝠间缀祥云、灵芝草、海水江崖;内圈图案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配以一月水仙、二月玉兰、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荷花、七月兰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十一月月季、十二月梅花,时空相对,天上人间。
背面,如意云头内刻印“觀”字标识。牌身亦内外分廓,外圈槽深光素无纹,内圈“卍”字锦地,再刻印书画卷轴、珊瑚、火珠、银锭、方胜、双钱、、法螺等多宝纹样,寓意如意大吉祥。
【观复景泰蓝一生如意牌】十二枚,十二年一小循环,六十年一大轮换。人生百年,不过三万六千日,年年生肖相伴,月月花神在旁,日日如意吉祥。
再从世界文化大视野的角度,观复博物馆一并出品了《景泰蓝前世今生》一书,揭示景泰蓝的前世缘起,带您一同追踪此妙计的丝路东来,细品元明清三代掐丝珐琅的玄机旨趣。
该书讲述为何掐丝珐琅会在景泰蓝年间大放异彩,而康雍乾三朝的皇帝又是如何将其推向新的艺术高峰。文章讲述你未曾听过的景泰蓝秘闻,让你在故事中了解历史。
该书所讲景泰蓝的一切都囊括其中,精装全彩印刷大开本,以十二课的形式面世,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媒体的进步中,在首次尝试以视频加音频再加图书的传播形式讲述景泰蓝这门工艺。
景泰蓝是国宝,国之瑰宝,与世同辉,雍容华贵从不因岁月而磨灭!世界上没有孤独的文明,越交融越辉煌,世界公认的中国国粹景泰蓝,它用铜胎的坚韧、掐丝的细腻、珐琅的绚丽,编织着东方美学的永恒诗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